抛开收入来说。这份职业给个人成长带来什么?是每个自我赋能的天选打工人应该关注的。本文限定于做基础业务(撰写、答复等)的专利代理人。

或者说,在每天日复一日的理解技术方案、写案 ,答辩、一路过关斩将与发明人、IPR、审查员斗智斗勇的沟通中,淬炼我们什么的核心逻辑?

试图总结一下。欢迎同行补充哈。

一个人的维度,按照三方面,分别是语言模式、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代理人的习惯性上位:)

1、语言模式方面

表达方式的严谨、逻辑性、以及每个词语的清楚指向性;

换位思考,沟通模式的灵活性,与形形色色的发明人、IPR、审查员,代理人习惯了切换到与当前沟通对象最匹配的模式。(后续可以写个文章:探讨不同发明人、IPR、审查员的沟通模式)

2、行为模式:

独立性,每个案子基本上是代理人一个人的战斗;代理人是每个案子的编剧,决定了一个案子的排兵布阵,决定了一个案子最后以什么样子呈现出来。

冷静、理性,技术方案都是用逻辑说话,没有感情好讲。

时间管理, 每个案子都有期限,时间管理、任务优先级管理是代理人的必备技能。

持续学习能力, 每个方案是不同的,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法规也不断更新,持续学习是在每个案子的进行中同步完成的。

3、思维模式:

思考能力,大部分人只需要关注产品功能(表相),代理师关注的是产品功能实现背后的技术。短视频时代,人们的大脑思考能力逐渐弱化,思考能力已经成为稀缺品,更不用说独立思考。80%的人是没有独立思考,跟着流行走,否则网红为何带来那么大的流量?人从众。

专注力,每个技术方案都是新的,都需要理解,不专心看,方案是读不懂的。

上位思考能力。

逻辑性强,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目的指向性强,毕竟每个技术特征都可能带来有益效果,非必要的特征已经被删除了,生活中的代理人也不愿意进行自己认为无意义的行为。

抓重点能力,每个案子发明点是什么,都需要代理人用尽量短的时间抓取到。在生活中,也容易关注到对方语言重点是什么,事情的重点什么。

所以,认真的对待每个案子,每个案子也会有相应的回馈礼物。因为,以上的能力是可以迁移到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其他方面。

反过来再说,代理人有什么样的思维局限性?下个文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