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已经出台了,那这个数据里面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解读,也值得我们警醒。我讨论的数据是来自“百科君的IP杂谈”公众号的内容。这里面有两个关键数据

不方便阅读文字的朋友

可以扫码进入研习社“每日一听”栏目收听👇

知产人均创收额28.9万,代理人能拿多少?

营收分析:平均营收的下降趋势

一个是全国代理机构平均营收 934.9 万元,相比上一年的 1000 多万元,降低了 10%。这意味着我们整个行业的收入,也就是每个事务所的整体营收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本上平均下来,每个事务所的营收比去年低 10% 已经是一种常态。如果有个别事务所营收高一些,那么就可能有其他事务所会低 20%、30%。

人均创收:与律师行业的比较

还有一个数据是人均创收额为 28.9 万元,这个数据我们要重点解读一下。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为28.9万元/人。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数据,我参照了律师行业来进行分析。

因为我人在西安,我关注过西安或者陕西律所律师的平均收入。实际上在去年来说的话,陕西或者西安律师的平均的创收额大概也在 28 万左右,可能还低一点。而且律师行业中,基本上 80% – 90% 都是职业律师,实习律师占比相对较低,所以这个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

律师的收入分配一般是按照合同额,也就是到款额来计算的,按照惯例,事务所可能会收取 25% 左右,比如 100 万到款,律师到手就是 75 万,这 75 万要负责整个案子的制作以及交税等各项支出。

同时,律师行业还有一九定律,大家可以算一算,如果是 28 万的创收额,除去 1/4 给事务所,再按照这个定律来算,年轻律师的实际收入其实并不高。

我们再来看代理人这边,人均创收额也是 28.9 万元,但是这里面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假如说有一半是代理人,一半是非代理人,那实际上代理人的人均创收额可能就是 14.45 万元。而且要考虑到我们这是营收额,代理所的收入分解方式和律师事务所不太一样。

首先是销售费用,我们这行的销售成本占比其实蛮高的,尤其是一些二三线以非质量为主的事务所,销售人员的占比可能会比代理人还高。

第二部分是日常的管理费用,包括行政、财务流程以及租办公室等等都需要花钱。

第三部分才是代理人费用,这里面还分成有资质和没资质的两块。最后老板还要赚钱,当然了老板赚的钱有可能是来自于销售费用,但从这个 28.9 万元的整体逻辑来分的话,最后到代理人手里的钱可能真的不多。

以前我接触到的一些代理人,感觉收入还可以,在西安这样的城市,一个月能拿个七八千、八九千甚至上万,比一般打工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从整体的 28.9 万元来分配看,代理人的收入确实有些少了,而且和律师的 28.9 万元还不太一样。对于一些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入行不深、客户资源不足,以及事务所整体逻辑不太对的代理人来说,收入可能会更少。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我们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很大,很 “卷”。而且我们不能完全和律师行业相比,律师行业的年轻律师专业性和投入比我们很多代理所的年轻代理人要好的多。

从收入上看,刚入行的代理人或者年轻的代理人可能和年轻的实习律师差不多。我在西安的一些律所看到刚入行的实习律师,他们的工作强度和收入我觉得是不匹配的。

我们代理人的工作强度相对小一些,但是整体来看,这个行业也确实不如前些年好赚钱了。

尤其是这两年像非正常申请、优审、预审等一些因素,也影响了整体的竞争和收入情况。我们这个行业可能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的年创收额在 28 万以下,或者分来分去拿到手的钱太少,那就要把专业路线做好,通过自己的专业性去获得应有的回报。**不要怕吃苦,不要怕投入,你不吃苦不投入, 你的专业性跟别人相比就不具有竞争优势,你怎么会有好的收入,对吧?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最终的落脚点又落在了学习和专业的提升上,这才是一个底层逻辑。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加V领取免费学习资料

提升代理实务水平

知产人均创收额28.9万,代理人能拿多少?